00:46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胡盼盼 通訊員 李方遒 辜晉
【資料圖】
8月9日,高溫酷暑,位于湘鄉市經濟開發區的湖南巨強再生資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熱火朝天,工人們正在加緊生產玻璃。
每天800多噸廢碎玻璃在這家玻璃廠回爐,生產成平板玻璃產品,成為各大玻璃深加工企業的原片。
進入巨強科技制造部車間,一股讓人窒息的熱浪撲面而來,記者下意識后退一步。
(窯爐維護工人黃維在觀察火焰燃燒狀態。李方遒 攝)
大熔爐面前,紅色的火苗不時地從觀火口躥出來。窯爐維護工人黃維站在離觀火口40多厘米遠的位置,拿著看火鏡檢查爐壁磚體。
“生產出來的玻璃好不好,關鍵看窯爐的火候和溫度,因此必須要靠近窯爐認真巡檢。”黃維告訴記者,窯爐內溫度達1500℃,長時間作業,磚體可能會被燒穿,從而影響玻璃品質。雖然現在自動化程度提高不少,但仍有一些監控無法抵達的深處,需要他們巡查檢修。
說話間,黃維已是滿頭大汗。豆大的汗珠掉在地上,瞬間蒸發。雖然在窯爐外面,溫度也達到了60℃,肉眼可見的灼熱氣浪不斷地從觀火口向四周擴散。為了防止灼傷,黃維上下穿著厚長衣長褲,佩戴著32層紗布口罩,頭戴隔熱帽。
“在車間里,茶壺都成了恒溫壺,茶水一直都是熱的!”黃維說,他每天在車間工作8小時,至少要喝掉7斤水。為了保持水鹽平衡,他還特意在茶水里加了鹽和葡萄糖。
(窯爐維護工人在小爐過道進行維修作業。李方遒 攝)
檢查完窯爐內壁,黃維穿上棉服,換上橡膠皮鞋,進入了內部車間。置身于兩個火熱的大熔爐之間,溫度將近80℃。這樣的高溫環境,黃維每天要待3個小時,巡查熔爐外壁的鋼結構是否因高溫而變形。
“這里最熱的是斜坡碹,必須每天要檢查。”黃維告訴記者,連接熔爐與蓄熱室的斜坡碹,是將熔爐廢氣排到蓄熱室的通道。一旦斜坡碹冒火,就說明里面的磚燒穿了,必須馬上維修。
(穿上阻燃服的窯爐維護工人。李方遒 攝)
斜坡碹外部氣溫高達120℃。黃維汗水直淌,口罩濕了,棉服后背也濕了一大片。他說,守護這個火爐,自己堅持了29年。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