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本報訊(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呂良德 通訊員 陳赫)“在參觀古建筑時,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屋頂下有一層一層的木質結構,有人知道這叫什么嗎?”聽到志愿者陳老師發出提問,學生們立即開動腦筋苦苦思考,最后一名小學生回答:“叫‘斗拱’!”近日,一場以《穿越宋明清尋找斗拱奧秘》為主題的古建筑知識小課堂活動在大東區和睦路小學開展。
此次活動由大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接受和睦路小學“點單”并及時“派單”,由大東區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接單”,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積極參與,相關單位攜手促成。活動中,志愿者陳老師帶領同學們一同推開千年文化之門,“穿越”走進宋、明、清幾個歷史朝代,通過圖片觀摩相關朝代的典型建筑模型,細化展覽傳達的知識點,引導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近年來,大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作用,通過創新文明實踐載體,匯聚志愿服務力量,廣泛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通過“線上+線下”雙驅動,讓文明實踐“活”起來。全區共組建148支志愿服務團隊,涌現出很多有影響、口碑好的志愿服務工作品牌和隊伍,今年以來共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6800余場,服務群眾20余萬人次。
大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下一步,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將根據青少年和大學生等群體的興趣點,持續開展科技科普講座和科普教育活動,讓更多人在“科普盛宴”中認識文明,理解文明,感受文明與科學的魅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