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沈陽網
沈陽大學副教授遲威:建議文創點動成線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年文創賽創意組的作品品類很多,參與人數也比較多,整體作品質量有明顯提升,整體設計水平可圈可點。我建議題材再多一些,創意作品圍繞的創意點主要集中在沈陽故宮、省博等點位,可以再寬泛一些。
沈陽文旅市場發展得挺好,支撐點也很多,最好是能把這些點穿成線,比如故宮的、大帥府、中街老城區、北市場……點動成線,然后線動成面,做成一幅沈城文創地圖,每個地點都有定型的標識物,那游客就可以把每個景點都走到了,把沈陽的文化記憶都帶走了。
魯迅美術學院副教授孫健:看好未來市場轉化
整體感受,今年的文創賽水平比去年有一定幅度的提升。今年無論是在文創產品的題材選擇上,還是對于某些工藝、材料、成型技法上的使用,都越來越成熟。今年的創意作品緊扣與沈陽文化、產業、建筑密切相關的衍生品,很多作品稍加包裝,把產業模式和后期商業藍圖捋順,再推向市場,一定能收到很好的反響。從一線教學層面來說,大賽是切實地把課題帶到課堂中,將更有效地形成沈陽未來文創發展的好思路、好想法,沈陽文創產業將會有力助推東北振興發展。
沈陽工業大學副教授于學斌:生動形象植入生活美學
今年文創賽的作品細節體現得更豐富,對遼沈文化的理解也更深入,創作的題材也較往年更廣泛,大賽整體水平年年拔高。
原來我們都是孤立地理解美學,那是一個藝術作品展現出來的,跟生活結合并不緊密,通過大賽,審美已經融入生活之中,而且是通過一種更加直觀的方式,把文化美學帶入現實生活中,讓普通百姓去真實地感受。讓過去文化的記憶和今天的現實生活連接起來,這樣地域文化就能得到更廣范圍的傳播,進而提高大家整體的文化素養,凝練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
沈陽工學院副教授王永亮:參賽作品時尚性強
我認為本屆文創賽主題性很強,參賽選手都是圍繞沈陽文化展開設計,主題非常突出,設計類型也比較豐富,平面類和產品類都有。我是首次擔任大賽評委,感覺是接受了一次沈陽文化的全面教育。與其他類似比賽相比較,沈陽參賽選手設計的作品時尚性很強。沈陽雖然是重工業城市,但并不缺少文化元素,在整個評審的過程中,我感覺就是在科普沈陽文化,參賽者把沈陽的文化元素基本都找到了。這些元素再跟輕工產品相結合,比如電子類的產品,特別是小家電,產品上市推廣的可能性更大。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孔祥富:創意特色延展中國傳統文化
有特點的設計,總是讓人印象深刻。我最感興趣的參賽作品,是以沈陽某老字號產品為原型,尊重品牌的基礎元素和產品調性,有繼承性地進行創意,作品既在情理之中,想法又不落俗套,還能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這件作品,無論是創意,還是應用,都有很好的前景。此次參賽作品選取的題材中,老字號占了很大比重,有康福月餅、老邊餃子、老龍口酒、馬家燒麥、雪花啤酒等,充分展示了沈陽傳統美食的包裝特色,這些特色延續了中華傳統古樸、厚重感,表現手段又比較成熟,這些都是出彩兒的地方。
魯迅美術學院副教授李雪松:增強創意作品的功能屬性
作為文創賽創意組初評組評審組長,我已經多次參與大賽評審工作,今年看了這么多件作品,總體感覺是數量相對穩定,質量穩步提升。在歷屆評審過程中,我特別欣賞創意題材的不斷創新,比如絲巾、書簽、鑰匙扣這些傳統小物件,就是平面元素的簡單堆疊,把原有圖案粗淺應用到產品上,這種傳統思維就是不可取的,參賽者要從產品角度、從工業化生產角度、從市場推廣角度,去構思創意思路,去提升作品價值。另外,功能化的文創產品,是市場接受度最高的,這類衍生類產品,具有很明確的功能性,市場才會有需求,一定要把產品的功能化屬性融合進來。
沈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谷麗紅 攝影記者 王勇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加入我們 聯系我們 商務合作 粵ICP備2022077823號
創氪網 www.hbftgdzb.com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廣州中創互聯網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投稿投訴聯系郵箱:317 493 12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