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創事記 >

      半年虧損超6億港元,思捷環球歸來有救嗎?

      來源:北京商報網  

      離開中國市場后的思捷環球過的并不好。7月7日,思捷環球發布業績盈利預警公告,2023年上半年虧損超6億港元。顯然,即使在三年前通過收縮戰略離開中國乃至亞洲市場,也依然沒有緩解其業績虧損的局面。那么調整之后重新回歸又能否借助中國市場改變殘局,或許并不容易。


      【資料圖】

      業績預計虧損

      根據思捷環球發布的業績盈利預警公告,2023年上半年,思捷環球預期獲得總收入約25.09億港元,上年同期總收入約為36.26億港元。預期獲得公司股東應占未經審核虧損約 6.04億港元,上年同期凈利潤為1300萬港元。

      與此同時,在公告中,思捷環球還披露稱上半年毛利減至約11.26億港元,相比比較期間本集團毛利約為16.59億港元。

      針對業績的下滑,思捷環球在公告中表示,收入減少主要由于艱難的經濟環境及烏克蘭的持續沖突導致德國及整個歐洲其他地方負面的消費情緒。同時也受提升Esprit在時尚行業的品牌定位帶來的短期調整影響。

      據了解,思捷環球已于過去半年內實施各項舉措以推動業績恢復增長。思捷環球表示,預計該等措施將于本年度下半年取得成效,且自措施實施以來已取得顯著的改善,包括2023年8月推出新牛仔布生產線引領第三季度新產品推出等。

      就業績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思捷環球進行采訪,但截至發稿電話未接通。

      事實上,從過往的業績來看,虧損于思捷環球而言已是常態。2019財年,思捷環球虧損21.44億港元;2020財年虧損39.92億元。此后思捷環球改變財政年度結算日由6月30日更改為12月31日。2021年,思捷環球凈利潤為3.81億港元,2022年繼續虧損,虧損達6.64億港元。

      基于自身發展不利的情況,2020年5月期間,思捷環球旗下品牌ESPRIT在官網、天貓旗艦店先后發布公告稱將于5月31日全面關店。同時也宣布終止在中國內地的業務,并關閉中國內地以外在亞洲的所有56家零售商鋪。

      時尚透明度創新中心-FTIC-創始人楊大筠表示,造成思捷環球業績持續虧損的原因就是品牌老化,從90年代的一線休閑品牌變成今天的一個三流品牌,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思捷環球忽視了中國消費者的變化,也忽視了競爭對手的成長,也忽視了市場在不斷的更新迭代。

      競爭加劇

      思捷環球旗下的開時尚品牌ESPRIT,創立于1968年,主要生產男女時裝、鞋、飾物、首飾、家居用品,在40多個國家設有分店;1992年ESPRIT進入中國內地市場;1993年,ESPRIT在香港上市。

      2002年被林青霞的丈夫邢李原收購,隨著林青霞對該品牌的代言,ESPRIT打開中國市場,成為備受歡迎的快時尚品牌,包括陳百強、張國榮等都是該品牌的粉絲,甚至一度被冠以“時尚之王”的稱號。

      數據顯示,2007年7月1日-2008年6月30日,思捷環球業績達到頂峰:營收同比增長25.6%,實現經營收入372.27億港元,毛利同比增長超25%至199.7億港元;零售門店超3000家。

      然而,好景不長,巔峰過后的思捷環球開始走向下坡路,業績一年不如一年。財報數據顯示,截至到2018財年,思捷環球全年營收已經下滑至154.55億港元,毛利下滑3.75%至79.21億港元;并開始虧損,這一年思捷環球虧損25.54億港元,同比下跌3911.94%。

      與此同時,曾經斥資購入思捷環球股份的邢李原也陸續將持有的思捷環球股份由42%減至1.79%,個人累計套現約212億港元。2006年,邢李原辭掉了在思捷環球集團的所有職務。

      雖然期間思捷環球一直都進行調整,但卻一直沒有止虧。直至在2020年5月期間思捷環球宣布退出中國乃至亞洲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在退出中國市場兩年后,思捷環球再次計劃回歸。2022年8月期間,思捷環球在香港銅鑼灣設立love, esprit期間限定體驗館,正式回歸香港零售市場。同時,思捷環球方面表示計劃在年底前擴展到中國內地、新加坡等市場。

      如今再次歸來,中國快時尚市場是否還有思捷環球地位?

      鞋服行業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程偉雄表示:“重新回歸重新布局,對于思捷環球而言還是有難度的。不過也看該品牌如何定位如何發展。如果還是按照原有品牌的發展定位體系,那很難在市場中搶占先機。與此同時,于思捷環球而言,渠道體系方面也應進行全渠道調整,包括渠道、推廣、研發創新等方面需要迎合新消費群體的需求?!?/p>

      暫且不說思捷環球再次回歸如何定位,單看當下國內休閑服飾市場,此次回歸似乎并非良計。

      從當前快時尚市場來看,就連當初如日中天的H&M、ZARA等都處于不利地位。近兩年,H&M、ZARA等在中國市場陸續關閉低效門店,進行戰略收縮,同時轉型中高端市場布局。譬如H&M集團孵化的三大中高端品牌COS、&Other Stories和ARKET,已接連打入中國市場。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過去一年都在加速“高級時裝”戰略。

      與此同時,一批國產快時尚品牌如UR、熱風、MJstyle、MO&Co等正在崛起。據《“2022天貓淘寶6·18預售”服裝品牌排行榜》顯示,UR成功擠掉優衣庫奪下榜首。另一本土快時尚品牌MO&Co位居第三。前十榜單中已不見ZARA、H&M等海外快時尚品牌的身影。此外,標榜設計的太平鳥(603877)、江南布衣等品牌也在不斷加緊布局搶占市場。

      北京商報記者 張君花

      (責任編輯:董萍萍 )

      關鍵詞:

      最新文章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5555| 亚洲国产香蕉人人爽成AV片久久|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234| 精品亚洲456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综合在线播放| 亚洲黄色片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娇色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百度影院| 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毛片大| AV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中文字幕丝袜制服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 国产亚洲AV夜间福利香蕉149|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久久久久久 |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无码| 亚洲欧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4SE|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啪啪免费视频| 亚洲乱人伦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观看在线| 综合一区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亚洲AⅤ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AAA片|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亚洲麻豆精品果冻传媒| 亚洲人成网站看在线播放|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自在在线|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97|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蜜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