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平羅縣黃渠橋鎮五星村蔬菜制種園區,綠油油的制種蔬菜一片連著一片。在觀光長廊,各種瓜果蔬菜垂掛在頭頂,綠葉覆蓋了廊架。
(資料圖)
此情此景,五星村黨支部書記閆占禮多了幾分自豪:“在第十屆寧夏種業博覽會上,園區從北京春奧種苗、北京聯華盛世種業、新疆聯創種業等20多家種業公司征集蔬菜新品種117個進行展示,各式各樣的蔬菜新品種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客商前來參觀。”
目前,該園區已帶動五星村126戶農戶種植制種蔬菜2025畝,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每畝比種植常規農作物多增收600余元,并帶動農村富余勞動力增加務工收入300余萬元。
“我見證并親歷了五星村向‘五星級村’的華麗轉變,這些年最大的感觸就是要建強黨組織、敢于闖新路子、勇于邁開步子,才能把一切不可能變為可能。”閆占禮坦言。
閆占禮剛上任那會,碰到難題一堆,其中最難的是村里缺少集體經濟收入。
“當時村里的集體經濟收入只有土地租賃的5.3萬元,村集體沒錢,腰桿子不硬。想干的事很多,但沒錢很多事也的確是不好辦。”閆占禮回憶道。
一時間,如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盤活好農村資源資產,迫在眉睫。
經多方考察學習,錨定了發展方向:多條腿走路,適應市場,讓五星村的“家底”更殷實。
村集體先后購買4臺拖拉機、8組農機具開展秸稈打包及農機服務,不僅解決了秸稈焚燒的問題,幫群眾免費深松了土地,還為村集體掙回了15萬元。
有了“第一桶金”后,大家信心滿滿,干勁十足。
去年,五星村爭取資金建成140畝蔬菜制種園區,成功承辦了第九屆、第十屆寧夏種業博覽會分會場,五星村的名氣慢慢響亮起來。
“我們通過‘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基地+公司+農戶’的運營模式,流轉了農戶270畝土地建成集中連片玉米制種園區,聯農帶農81戶發展制種產業1200余畝,帶動600余人次就近務工。功夫不負有心人,去年我們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46萬元,較2年前翻了8倍,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3600元。”閆占禮說。
集體有了“活錢”、村民增加了收入,五星村插上鄉村振興的“金翅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