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易
作為數據密集型行業,金融業是大模型應用落地的最優場景之一,大模型應用如何直擊金融業務“最后一公里”?近日,南方都市報、南都大數據研究院聯合琶洲實驗室、光明實驗室在廣州舉辦“勢起AI 智啟新界”大模型創新應用與安全治理大會,騰訊云天御首席科學家李超在會上圍繞“大模型構建金融風控新范式”發表主旨演講。
他指出,落地實效是大模型價值的重要評估維度,金融業就是天然的大模型效能檢驗場,數據驅動決策、模型應用已經深入前中后臺。在客戶運營精細化、黑產欺詐愈加復雜等背景下,金融風控的應對策略已經由傳統相對靜態的策略對抗,逐漸升級為更加敏捷的“模型對抗”。
騰訊云天御首席科學家李超在會上圍繞“大模型構建金融風控新范式”發表主旨演講
大模型的價值在于生產力升級
自“人工智能”概念首次提出以來,幾十年間,人工智能研究和產業螺旋上升發展,近一年來,大模型技術又將人工智能再度推向新高度。
大模型概念橫空出世,應該如何定義它?李超認為,大模型不僅僅是指大語言模型。“所謂大模型就是運用大規模預訓練技術,對海量豐富多樣的數據進行預訓練,將這些數據里面的知識沉淀在一個模型中。”李超講道,“大模型通過大量預訓練,就會具備通識能力,相比我們之前用規則、經驗設計出來的垂直模型,效果更好。”
這樣的效果主要在于生產力的升級,大模型正因其“超級生產力工具”的名號,得以在全球范圍內掀起熱潮。談及此,李超在演講中指出,“大模型可以賦能企業經營流程全鏈路智能,走向生產力升級。對企業而言,每個環節都能找到創新空間,可以讓硅基員工替代碳基員工,實現降本增效;對員工而言,人人都有個數據科學家,實現能力提升。”他舉例稱,在設計研發、生產制造、營銷、服務等環節,大模型就像鋼鐵俠造戰甲一樣人機協同,提供豐富信息數據。
因此,落地實效是大模型價值的重要評估維度,而行業大模型是提升大模型落地實效必不可少的一環。在李超看來,如果把人工智能比作一個學生,那么通用大模型相當于上了高中,學會了基本的認知能力和常識,行業大模型則相當于進入大學選專業,學專業知識。
金融風控進階至“模型對抗”時代
以金融行業的大模型為切口,李超聚焦金融行業的“命門”——風控環節解讀了大模型的應用場景。
當前,金融機構運營越來越精細化,風控策略也要隨之因人而異;另一方面,信貸欺詐黑灰產風險頻發,幾個月就得升級迭代一次風控模型。李超指出,在客戶運營精細化、黑產欺詐愈加復雜等內外夾擊之下,金融機構風控建模的壓力越來越大。而金融風控的應對策略已經由傳統相對靜態的策略對抗,逐漸升級為更加敏捷的“模型對抗”。
李超指出,金融業數字化應用已經非常深入,數據價值的挖掘、數據驅動決策等應用已經深入金融業務的前中后臺。“在前臺,人臉識別、OCR技術使得遠程銀行成為可能,而大模型的加成,使得智能客戶服、智能營銷有了更多的想象力。在后臺,我們的程序員可以應用大模型進行智能代碼生成、智能代碼補全,大大提高程序員的編程效率。智能告警管理也能讓我們大大縮短故障的響應時間,控制故障范圍。”李超詳解了大模型應用如何在前中后臺驅動金融業務智能化進階,“而在中臺,大模型的作用更加關鍵,從智能反洗錢、智能審計和風險賬號的智能識別,到逾期風險的預測,都非常需要精準的風控模型進行智能風險評估。”在他看來,基于風控大模型的自動化建模技術,可以幫助金融機構敏捷迭代既有豐富風控知識沉淀、又適配具體業務場景的風控模型,實現風險的動態治理。
據他介紹,騰訊云金融風控大模型,融合了騰訊安全大量風控建模專家的經驗,20多年沉淀的海量欺詐知識與多場景風控模型能力,吃百家飯,學百家藝,通過大量預訓練與知識蒸餾方式,幫助金融機構根據自身信貸場景特點與產品客群特征,快速構建定制化的反欺詐風控模型。
目前,騰訊云天御已經和頭部客戶聯合共建了近百個定制化的風控模型。根據測算,基于騰訊云金融風控大模型生產的定制風控模型,相比傳統方案反欺詐效果(模型區分度,KS)提升了20%。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加入我們 聯系我們 商務合作 粵ICP備2022077823號
創氪網 www.hbftgdzb.com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廣州中創互聯網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投稿投訴聯系郵箱:317 493 128 @qq.com